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,晚年享什么待遇,是否配得上他的身份?
1993年12月26日,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此起彼伏。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刚刚开始,人们惊讶地看到,一位步伐稳重却面容苍白的老人被中央领导人请上主席台,他就是毛主席唯一健在的儿子——毛岸青。几十秒的静默之后,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这一幕成为很多与会
1993年12月26日,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掌声此起彼伏。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刚刚开始,人们惊讶地看到,一位步伐稳重却面容苍白的老人被中央领导人请上主席台,他就是毛主席唯一健在的儿子——毛岸青。几十秒的静默之后,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这一幕成为很多与会
“你管杨茂之叫什么?”毛主席夹着烟,在菊香书屋的走廊里突然回头,把毛岸青问愣了。 那会儿邵华刚怀上第一个孩子,肚子还不显,刘思齐带着新姑爷上门送喜糖,一家人围着八仙桌剥橘子。毛岸青憋了半天,挤出一句“姐夫”,满屋子哄笑。毛主席补刀:“民间叫连襟,咱家叫‘砍不断
咱们今天不说天下大事,就聊聊一张老照片,一张能让铁汉流泪的照片。照片里,69岁的毛主席和他唯一的儿子毛岸青并肩而坐,看着挺平静。可您要是知道背后的故事,这照片的分量,能把人心给压塌了。
1976年之后,那张脸仿佛成了一个图腾,一个只能仰望,不能触碰的符号。
不知道,你有没有留意过,伟人的家书,也有不少,每一封信,都饱含着深厚的情,尤其是伟人写给毛岸英、毛岸青的这封家书,更是满满的父爱,今天读来,依然让人感动,虽然这封书写,采用了这种行书的形式书写,但是,但是在识别上,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,对于这封信,笔者也只能够勉
没人能选出生的时间,更别说命运。毛岸青,1923年出生在长沙,那一年家里气氛很不一样,多少有几分热烈几分焦虑。他的父亲毛泽东,那时候在忙什么,谁都知道;母亲杨开慧,身边的人都尊她;外公杨昌济,老一辈读书人,特别讲究教育这一套。按现在说,毛岸青含着金汤匙出生,可
在得知毛主席病逝的消息后,叶剑英元帅便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。他和毛主席从红军时期便相识,一起共事几十年,自然是结下外人难以想象的情谊。
1990年3月13日清晨,长沙板仓的山路被细密的春雨打得沙沙作响。毛岸青撑伞立在屋檐下,静静看着远处的杨开慧烈士陵园。邵华从屋里探出头来:“雨这么大,路滑得很,咱们择日吧。”岸青只是轻轻摇头,声音压得很低:“我盼这一天很久了,这点雨挡不住。”
2007年初春,北京依然很冷。在301医院的病房里,84岁毛岸青早已说不出详细的话了。他躺在那里,像风里的纸条一样吸气,但他的手握着老婆邵华。声音太轻了,几乎听不到:“叫毛安平……我想见他。”
1960年4月28日,大连港雾气升腾,汽笛声此起彼伏。岸边一群工人排队领配给粮,他们的粗布衣角被海风掀起。这幅略显萧条的画面,与两天后将在大连宾馆举行的毛岸青婚礼放在一起,反差强烈。
1946年4月,晋绥的驼队正沿着黄土古道向北缓慢移动。张文秋抱着未满周岁的邵华,搀着九岁的刘思齐,一步一陷地往延安赶。风沙里,她忽然回头张望,像在寻找那位失去左腿却始终没能赶来的丈夫陈振亚。
要说家里搁着个“伟人”当长辈,问一句:日子就一定比寻常人家容易点儿吗?未必。毛主席这辈子成千上万人都喊他“大救星”,可搁在自己孩子这件事上,他遇到的“坎”可比谁都多——四段婚姻,十个孩子,不提功名不提权位,那是到头来能在自己眼前长大成才的,只有那么两儿两女。风
有人说毛主席对毛岸英太苛刻,连母亲杨开慧的名字都不肯刻在墓碑上;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,不搞一点特殊。其实答案一点都不复杂,全都藏在毛岸英短短28年的人生里,每一段经历都让人心里发暖又发酸。
1957年夏天的黄海畔,海风带着盐味吹进大连疗养院。毛岸青倚在藤椅上,额头微汗,护士正记录体温。三个月前,他的脑病再度发作,剧烈头痛让他没法端起一杯水。医生一句“必须静养”,把他牢牢留在病房。就在这个节骨眼,父亲毛泽东寄来一封厚信,安慰他安心治疗,同时嘱咐大连
那张黑白合影中,毛岸青深色中山装整洁挺括,邵华目光温柔地落在雷锋生前物品上,年幼的毛新宇仰头望着母亲手指的方向。纪念馆登记簿上,他们的签名与普通观众并列在一起。
1941年6月22日,苏德战争爆发。当时,毛岸英、毛岸青在距莫斯科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。这里数中国学生最多,大概有80人左右。
张文秋是毛主席的亲家,她的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毛主席的长子和次子。
2007年3月23日凌晨,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一位84岁的老人安详离世,这位老人的名字普通却又不普通,他是毛主席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毛岸青,毛岸青一生低调,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。
毛新宇在读研究生的时候,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中共党史专业,研究的课题则是毛泽东思想。一次,毛新宇的姑姑李讷去家里做客,她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,与侄儿是同行。